高级搜索> 地图搜索>

大学生缘何集体失信招聘会,招聘就业存两难

来源:    2013-03-17     浏览:: 次 [ 打印 ]  [ 收藏 ]  [ 关闭 ]
求职者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
    “我不来了。”这是第10个拒绝的电话,郑先生此时已经非常愤怒,脸色铁青。令郑先生如此愤怒的理由只有一个:从一堆应聘简历中挑选出来的10个人,都已经明确和他们约定了面试的时间与地点,然而,约定时间已过,却没有一个人准时到来,这不准确,应该说,连一个“请假”的电话也没打来。

  集体失信

  日前,江苏某公司刚刚成立,急需招聘各种人才,郑先生受该公司委托,帮其招聘董事长秘书一名。公司的招聘条件是:男女不限,不要求工作经验,需有较好文笔,并且特别强调一点,必须诚实守信,工资面议。

  对于这样的工作岗位,自然十分吸引人,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尤其具备吸引力。招聘信息一经发布,一下子受到了众多求职简历。其中不少应聘者在投简历时“诚恳”地表示,“请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

  郑先生从简历中挑选了10人,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通知于7月28日面试的10名应聘者都无故缺席了,甚至没有收到一个解释的电话。

  “我等了他们一天,没有一个人打电话跟我说不来了。”郑先生不满地表示,“不来面试也罢,连电话都没有,还是最后我打过去问,才跟我说不来面试了。”“难道他们连做人的基本涵养都没有了吗?”郑先生颇有感叹地自我安慰:“好在这样的人没招,要不来了公司,也是个大问题。”“公司能指望这样的人来运作和发展吗?”他质疑道,“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怎么连最基本的礼仪与诚信都没了?”

  招聘就业两难

  映衬郑先生招聘难的,却是一组就业难的数据。

  据腾讯与麦可思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访的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今年1月签约率为39%,;本科毕业生1月签约率为44%,;硕士毕业生1月签约率为36%。由此看来,应届生的就业率连一半都没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到底是社会的问题还是学生个人问题?

  2012年毕业生总量为671万人,总体选择就业的学生为68.5%。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招聘单位却并不为此而欣喜。“现在的学生没有从业经验,还想早上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第一批90后出来就业,跟以往相比,为自己制订薪金略微下降,大多在2000元左右,但是这个价格对于应届生来说,我认为还是稍显偏高。并且,90后应届生薪金要求是降下来了,别的要求反而多了很多。例如:要求离家近、正常双休、不加班;希望能够得到锻炼,但是又不想工作太辛苦。总的来说,应届生的心态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结构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有大量的公司找不到人。“找工作难是结构性匮乏的问题,是学生的心态问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胡翼青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是工作难找,而是有很多工作学生都不愿意去。所有学生都希望找热门的职位,好的企业,造成过度竞争。更有甚者,在竞争中失败后,有些学生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去谋求一份工作。”

  据了解,应届生最青睐金融/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保险、IT/互联网、通信电子三大行业,但是通过现实与期望的对比不难发现,金融/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保险行业、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两大行业实际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与期望的人群比例相差较大,均在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是应届生最不愿意去的行业,但实际就业比例中制造业却排在第三位。目前中国的产业格局依然是以制造业居主导地位,因此,制造业能够为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就业机会。这反映出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太过热衷于热门行业,导致机会的错失。

  其实,除了上述的“结构性矛盾”,诚信与教育问题,也是当今企业与学生面临的双重问题。

  “目前求职者和企业之间互不信任也是造成类似上述事件发生的原因。很多求职者都会留有很多退路,他们往往不希望‘吊死’在一个企业上。”“诚信问题是现代教育被忽视的问题。教师们教业务教知识,却没有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是现代教育的失败。”胡翼青表示,上述大学生如此集体失信于招聘会说明我们的教育需要重新反思。

南通招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服务范围 | 招聘流程 | 服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