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地图搜索>

大学生求职违约事件频发

来源:    2013-03-13     浏览:: 次 [ 打印 ]  [ 收藏 ]  [ 关闭 ]
违约后应该怎么与企业沟通?承担5000元的违约金合理吗?随着毕业生求职高峰的到来,记者近日经常从求职学生口中听到这样一些热议话题。面对就业压力,不少学生会选择先签一份工作"保底",然后再"骑驴找马",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便另觅高枝,甚至不惜支付违约金,大学生求职毁约的事情频发。

    签约"保底"

    今年1月份,太原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小杨与省城一家企业签订了三方 (学校、本人和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其实,签协议前,小杨对这份工作并不是非常满意,他更希望找一份离内蒙古老家近一些的企业,以降低生活成本,但春节前的几场招聘会上,他都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所以为了"保底"先签下了这家企业。

    2月中旬,小杨打听到呼和浩特市一家企业正在招人,企业认为小杨也很符合招聘条件,但要与这家企业签就业协议,就得提前与太原的已签约企业解约,企业退还协议后,小杨才能签订新协议。在与先前的企业商量一番后,小杨还是按照招聘启事的约定支付了2000元违约金。"要找到合适的工作,总得付出点代价吧!"小杨调侃道。

    就业矛盾

    据了解,高校毕业生准备违约或者已付违约金的不在少数。小杨介绍,由于就业难,很多学生都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准备硕士和公务员考试,另一方面参加招聘会、投简历。为了稳妥起见,防止考试失败后没有着落,大家都倾向于先找个单位签约。找工作之前,小杨对违约之事也懵懵懂懂,于是便找师哥、师姐们"取经",比如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什么情况下必须付违约金?违约金额一般有多少等等。只有了解了违约的风险大小,才敢签"保底"企业。

    小杨的同学中,有的正在与企业就违约金讨价还价,还有的仍在"骑驴找马"。"未就业,就付违约金的事情屡见不鲜,付企业违约金已成为学生就业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毕业生都这么说。

    企业担心

    毕业生频频违约让用人单位头疼不已,一些企业不得不再次招聘来"补缺",而一些大企业在招人时干脆列出"录用"和"后备录用"两份名单,一旦有学生违约,随时可从后备人员中选录。还有一些单位索性在招聘简章或三方就业协议里备注违约条款和违约金额。

    "签约一周就违约,这样的情况每年都有,甚至还有今天签约明天就违约的。"一家贸易公司的人事主管表示。

    无奈之举

    太原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刘主任指出,今年违约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既是就业压力大的一种体现,也是今年就业趋势转暖的表现。其实,求职大学生初涉社会,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并不准确,他们不管是否违约,都是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刘主任讲,据他掌握的情况,学生违约金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但也有企业考虑到学生实际困难不收违约金。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谭克俭分析认为:"在如今就业难的大环境下,这种违约现象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但从建立诚信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违背诚信精神的,对违约者的个人信用度也是有损害的。建议毕业生在择业、签协议、违约前都要慎重。" 梅州工作网(Mz009.com)

南通招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收费标准 | 服务范围 | 招聘流程 | 服务优势